停车管理 拓展和谐畅通新空间
时间: 2024-12-18 02:09:08 | 作者: 欧宝官方体育网页版
“今天光明路没堵。以前从莞长路人行天桥到学校门口的这一小段路,都要堵个十几分钟。”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,不少来东华中学、光明中学接送学生的家长发现,光明社区的路上多了新护栏、路边多了停车位、校车也有了专用道,困扰大家许久的拥堵和违停现象基本不复存在。
近年来,东莞着力破解群众“停车难”“乱停车”问题,通过制定管理方案、增加车位供给、规范运营服务、公平合理收费、加强违停执法等多种举措,打造停车治理“秩序美”。
小泊位转动大民生。今年,东莞停车秩序治理工作被纳入东莞市“百千万工程”六大重点专项工作,各项措施成效显著。上半年,全市新增停车位3.89万个,15个省典型村有6个村(社区)实施围合管理、4个村实施停车收费管理,停车示范培育工作有序推进,城乡交通出行环境得到一定效果提升。
东莞市机动车保有已发展至快速增长期,截至2023年10月底,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412.48万辆,供应机动车泊位约为212.46万个,部分片区泊位缺口接近50%,总体供需矛盾突出。
为缓解停车难题,东莞形成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引导,精准增加停车资源供给,今年计划新增不少于8万个停车位,推动建设不少于50个、建成不少于30个立体停车楼(库)。
桥头镇清湖头跨铁路桥周边,住宅区、工厂企业密集,夜间停车及临时停车需求旺盛。为此,清湖头社区“向下找增量”,高效利用改造的桥下空间,建成了可提供366个停车位的全新停车场,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。
前不久,万江街道3个6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通过“向上要空间”的方式,在行政中心、医院和公园附近新增近800个停车位。车库旁还设有新能源充电车位和地面停车位,满足多种车型市民的停车需求。
除了新建大型停车场,东莞还鼓励村(社区)整合待建土地、空闲厂区、废旧建筑、边角空地等场所,挖潜停车资源,设置各类临时停车设施。
优化利用多个闲置地块和“三旧”改造地块,厚街镇陈屋社区在陈屋大街周边区域建设了3个社区停车场,目前已投用停车位300余个,10月份将继续新增200多个车位。
在石排镇,中心区、楼盘小区、政务服务中心周边共21处公用临时停车场投入建设,车位数量总数为2115个,已启用1371个。
一手扩增量、一手优存量。为提高停车设施使用效率,东莞积极地推进停车共治共享机制,盘活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停车资源。
今年,清溪、樟木头、石龙等镇街先后推动多个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共享,促进车位资源集约利用。10月,松山湖科学城集团公司生产力大厦停车场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共享,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,周六日及节假日免费停车3小时。
国庆假期,南城街道提前协调中心公园、植物园、水濂山森林公园、碧玉湖公园等公共场所周边的停车场向社会公众开放共享,为来往游客提供数千个共享停车位。
多措并举、扩量增效。上半年,东莞全市新增停车位3.89万个;截至5月底,新增行政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共享停车位2467个,年度建设任务有序推进。
在横沥镇隔坑村下车岗和兴聚龙区,一条连接外部大路的巷道干净整洁,新增的路边停车位上车辆停放整齐。走进麻涌镇麻三村蓑衣基,村前道路蜿蜒铺开,河涌旁的桂花树散发花香,空余位置还划出了停车位。
隔坑村和麻三村都是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村,在旷日持久的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攻坚战后,乡村增“颜”提“质”,停车秩序及停车管理上的水准也不断提高。
为在全市推广可复制经验,东莞以“百千万工程”15个省典型村为标杆,先后出台《东莞市“百千万工程”省典型村交通环境整改治理提升行动计划》《东莞市2024年“百千万工程”规范村(社区)停车管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》《东莞市推进村(社区)停车规范管理工作方案》,让停车治理工作有目标、有依据、有方法。
截至7月,15个省典型村有6个村(社区)实施围合管理、4个村实施停车收费管理,共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729个,规范路内停车泊位5088个,开展违停执法694次。
政策进一步要求,2024至2025年,全市每年培育不少于100个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(社区);2026至2027年,全市50%村(社区)达到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(社区)标准。各典型村(社区)要分类分步推进培育工作,打造不少于1条停放示范路(街)、1条严管路(街)、1个停车设施先行示范项目、1个停车秩序示范片区。
大新路、新南路是南城街道蛤地社区两条“十字交叉”的主干道,沿街商铺多,长期以来,路旁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频发。“事实上,社区车位充足,实施科学管理基本能避免恶意侵占车位的情况出现。”蛤地机动车停放管理中心主任李锦年如是说。
摸底研判后,蛤地社区决定对两条主干道实行停车差别化收费管理,并第一时间公开收费标准和停车收费通告。蛤地机动车停放管理中心还联动社区网格、治安巡查等工作人员,开展道路规范停车教育。此举得到大部分居民支持,有偿、文明使用道路停车资源慢慢的变成为共识,停车管理的新示范模式颇具雏形。
今年,沙田镇着力打造阇西、义沙两个停车规范管理典型村。阇西村在银通路、站前路等路段设有智慧停车泊位,还制定完善了停车管理制度,安排专人管理、机动巡查。义沙村则因地制宜,在茂隆西路升级改造了一处植草砖停车场,并建有6个树池作为村民休憩处,打造依水而建的生态停车场。
治理违停乱象是强化停车秩序管理的重要一环,东莞多个镇街推出系列整治措施,打出执法组合拳。
在塘厦镇月湖路、青峰路,常有货车、货柜车违规停放,双向四车道变得仅剩两条车道,影响周边街坊正常出行。为此,塘厦形成常态化巡查报告处置机制,并新装2套新型电子抓拍设备——太阳能移动式违停球,“秒抓”违停,铁腕清理“僵尸车”。
通过“东莞交警随手拍”微信小程序,市民可对市政道路违法停车等10类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抓拍举报。各镇街路段还上新了一批违法停车自动记录设备,加大违停教育警告、管控查处力度,全面整治车辆乱停放行为。
针对医院、学校、老旧小区、商圈、景区等停车供需矛盾突出且牵涉多方利益的片区,东莞也积极作为,推动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村(社区)停车治理协商机制,拓宽广大村居民众、各方利益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。
东城街道光明社区地处莞长路、八一路和环城路3条主干道交会处,辖内东华、光明两大民办学校的学生超3.5万名,东莞市人民医院(普济院区)日均接诊患者近3000人。
接送、早间就诊、假日等峰值节点,社区内外部道路瞬时车流极大。叠加停车位短缺、公共交通供需不匹配、内部道路管理混乱、长期违停乱停等问题,光明社区治堵难度之大,全市少有。
事关民生福祉,难也得“治”。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,在市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部领导下,光明社区搭建“大党委+工作专班”架构,打破学校、医院等机构的内部管理壁垒,带动企业等社会各界投身治堵建设。
增设改建隔离护栏以延长循环、压缩违停空间,设置校车及公交专用道、开放校车入校、推广公交专线和定制公交,升级静态交通、新建并开放共享停车场,光明路和明新街纳入严管路、村内实施违停升降级管理制度……两个月里,16次实地调研、10次协调会议、36项具体举措,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,一系列微改造措施实现了畅通大效果。
9月初,辖区内学校全面开学,主干道通行顺畅,校车进校即停即走,家长和居民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“不堵了”,接送通行时间压减一半有多。违停乱放现象基本消失,投入维持停车秩序的人力也少了,交警执法量减少50%,学校志愿者从50人降至18人,管理压力明显释放。
停车管理和拥堵治理,对于村(社区)来说,既是民生小事,也有几率会成为发展的破题路径。路通了、车不乱了,群众有了幸福感,企业也能定心、舒心。在畅通出行基础上,东莞还致力于推动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双提升,形成“治堵+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”的可推广经验,彰显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综合成效。